3月9日上午,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和平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至此,短短一个多月内,李文亮生前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已经痛别了四位优秀医生。据了解,朱和平生前已经退休,被医院返聘到眼科工作。
看到这则新闻,只想说,医护人员,真得太危险了!
据国务院新闻办3月6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消息称,这次疫情发生的早期,主要是今年1月份及之前,湖北省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其中40%是在医院感染,60%是在社区,均为湖北当地的医务人员,而且大都是非传染科的医生。
毫不夸张地说,当下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正在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我们的平安。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近日却相继曝出了行政管理人员抗疫补助竟然大幅高过一线医护人员的新闻,不禁让我们大跌眼镜。
因为全勤与出勤,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
3月2日,一名网友在微博中贴出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抗疫补助名单显示,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此次预发放的抗疫补贴中,负责预检门诊及发热门诊、急诊内科、CT室的医护人员核定的补贴在400到4000元之间,其中大部分医护人员补贴金额不足1000元。但是,安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也有控感科工作人员及院长助理等,补贴金额在8000到12000余元之间。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称,这些人大多只是“偶尔背着手东转西骂一圈,发热门诊专家值班一两次”,并称医院领导的抗疫补助比支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都高,一线员工补助遭到克扣。
事后,安康市卫健委核查认定,市中心医院在落实新冠肺炎一线疫情防控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对发放范围、补助时限和补助标准把关不严,对专家组中的院领导简单按全勤计算,其他人员按出勤计算,导致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造成“院领导抗疫补助高于援鄂一线人员”问题。该市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监管责任的相关人员及其他责任人,给予了免职、记过、诫勉等处理。
又是全勤与出勤,行政人员补助比一线医生多两倍
3月7日,武汉市第五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向媒体反映,医院的领导、行政人员所得的补助是一线医生的两倍之多,对补助的计算方式提出异议。
该院医生王丽(化名)说,医院自1月22日起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收治医院。其此后一直在医院发热门诊上班。“由于一线的特殊工作性质,医生是24小时轮班制,5小时轮一班。我们平时两三天轮值一次,其余时间都要在规定地点休息隔离。”王丽说,这样算下来,医生半个月轮班5次左右,考勤算5天。
图片来源:网络
3月6日,医院对2月8日至2月23日的医院工作人员考勤天数进行公示,称将发放新冠状疫情临时工作补助。公示显示,多名医院领导、医院人事科等行政岗位出勤均为16天,而部分医护人员的出勤天数5天、6天居多。
“按照出勤天数进行补助,行政人员每天补助200元,全勤可拿3200元。参与一线救治的医护拿到的补助只有一千多元。”王丽说,紧急时期,医院发热门诊每天接待1700余人,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延迟下班,而行政人员不上一线,也不用穿防护服,更不用隔离。“一线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环境下,最后得到的补助还不如在办公室里的员工高。”
根据最新消息,该院将按照最新规定重新核算。
抗疫补助到底应该如何发?
2月13日,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经费保障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通知规定,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补助。
3月5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各项措施,临时工作补助、一次性慰问补助、卫生防疫津贴等要及时发放,向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测、转运、治疗等一线医务人员特别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医务人员倾斜,不得按行政级别确定发放标准。医务人员轮休不影响工资、奖金、休假等正常待遇。做好医务人员饮食营养等保障。纠正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减轻医务人员负担。湖北和武汉要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工作,在集中力量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做好急诊救治、住院分娩、肿瘤治疗、血液透析等紧急、持续性医疗服务保障。
图片来源:中国网
3月8日下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事司副司长段勇表示,关于一线医务人员在轮休和隔离期间,按照人社部2020年9号文的精神,这些人员都按照出勤来对待,他们原来正常发放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卫生防疫津贴)、绩效工资,都继续正常发放。
为何政策“暖心”、落实“寒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保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激发热情、鼓舞干劲,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中央从薪酬待遇、工伤认定、职称评聘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让广大医务工作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工作补助就是其中重要一项措施。这些政策很暖心、很及时,但是为什么会在执行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出现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方法不清、机械执行,在上级规定了每日补助标准、没有明确考勤方法的情况下,不经请示未将一线医护人员休息隔离时间计入考勤;不顾实际、审核不严,一些领导对发放补助公示审核把关不严,对公示后可能出现的反映和后果预判不足;传达学习上级精神不及时,3月5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即已强调,医务人员轮休不影响工资、奖金、休假等正常待遇,在后续制定补助发放方案时仍未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实属不该!
力量向一线集中,政策向一线倾斜,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再也不能让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从上到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政策执行的跟踪问效、评估纠偏机制已经越来越完善、越来越高效,特别是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走样问题、偏差问题给予及时指出和纠正,为我们打赢这场“战”疫硬仗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障。同时,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