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数据

专家介绍Well-known Experts

专家介绍
大卫·巴拓识
教授
研究员

大卫·巴拓识(David Bartosch):德国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东西方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术导师,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欧亚比较哲学、文化哲学、心学、新柏拉图主义。主要著作为《“知非知”还是“善知”?关于尼古拉斯·德·库萨与王阳明的哲学思想》("Knowing Non-Knowing" or "GoodKnowing"? On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NicolausCusanus and Wang Yangming)。

专家动态Well-known Experts

专家动态
2020年2月10日

2月10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聘教授大卫·巴拓识发表《我们能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学到什么?》一文——这些天,中国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临严峻考验。春节假期,原本应是阖家团圆之时,却不幸成为某些家庭失去骨肉至亲的悲痛时刻。不过,中国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隧道尽头终现光明。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一线医护人员为整个社会而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挣脱了自私的人类天性,以真正自由的个体之姿,肩负起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绝对责任。类似的场景在中国社会各界涌现:人们竭尽全力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社会免受“隐形敌人”的攻击。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赞扬中国疫情防控措施,认为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值得“感激和尊重”。我相信,这场疫情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控制。不过,面临疫情考验之时一定不能忘记反思!许多人被迫减少户外活动,我们至少可以借此机会深刻反思如何改变个人习惯,让情况逐渐好转。我们能从这场危机中学到什么?我们在中国的每一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和在华工作定居的外国人士,都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不仅仅考虑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属,而要关心整个社区。只要合乎法律法规,每一个人都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自由。但我们也必须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行使我们的自由。适当的自由是指自愿地遵从自己的内心,对孩子、父母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随地吐痰等不注意维护公共卫生的个人行为可能严重损害他人的健康。当然,过去十年,中国的公共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保持环境卫生是每一个人的道德责任。此外,任何人都不应该食用野生动物。买卖食用野生动物不仅违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道德败坏。我们必须尊重大自然,否则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现在经历的疫情绝不能重演!此次危机敲响了警钟。然而,改掉坏习惯最好不要依靠严厉的外部管控来实现。这只会治标不治本。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不断的自省来提升自我责任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次沉痛教训和一场重要考验。它应该让每一个人痛定思痛,深刻意识到只有那些为自己的同胞和整个社会负责的人,才是社会中有价值的一员。永久地自发践行这种自我责任,即为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个体与整体是相互联系的,个体对整体负责,整体也对个体负责。我们所有人都必须不断自省,倾听内在良知的声音,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树立大局观,让他们学会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引起大众对责任的反思。我认为,这种责任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切实的行动,在实践中实现良知,达到王阳明所述的“知行合一”。责任是实践、是行动,是挣脱自私的天性,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是自我责任原则的基础,也是健康社会的基石。

2019年12月6日

12月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聘教授大卫·巴拓识发表《新丝绸之路的“和谐力”》一文。——一个人类的新时代正在成形,海上和陆上的新丝绸之路即为其表现形式。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多极世界共同体的崛起,中国已经阐明其基本原则: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唯有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我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差异并不会让我们渐行渐远,而是把我们团结在一起。一种新的、值得尊重的做法正在形成,它有助于推动建立一个共赢的全球网络。这一新的多视角主义现实开始让我们意识到,文化和文明的多元性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共同源泉。这意味着全球人类意识的历史性飞跃。但这种新的意识才刚刚萌芽,我们必须要悉心培育它。当前这种新意识成长的环境中仍然存在一些过时的观念,固守某些无知和危险的原则,导致冲突蔓延。我们不能走向人类的自我毁灭,向多极世界共同体发展是唯一合理的选择。这是人类的核心智慧,是人类古文明的共有基础。正如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此基础上,人类必须转向一种相互给予的模式。相互给予是指在整体范围内按合理的比例相互分享,作为公平分配成果的共同努力。因此,在这个新时代,我们也需要改变政治话语中的术语。软实力和硬实力等老旧的术语无助于描述新的发展。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未来不会属于某一个个体。为了推动有益的多极发展的力量,那些了解其必要性的人们必须让它为世人所熟知。因此,它需要一个名字。我建议在此引入一个新的术语“和谐力”。和谐力是多极视角的基础,可以把它理解为世界关系中一种新的力量形式,因为一种根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原则正在觉醒。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网络化的技术环境的出现,都在呼唤“和谐力”。和谐力只能在合作和共同进化的深度交织模式中发展。它是多维度的,它定义了一种综合能力,要求能够观察、平衡和协调所有视角和利益以创造人类新的经济和文化生活。通过利用和谐力,我们可以把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造成的紧张关系转变为互补的共享利益。这意味着要创造双赢的局面。我们必须把共同进化、合作和互补的原则——这也是生命和所有生态系统本身固有的性质——应用到全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领域。给予和共享也意味着同时从其他人那里有所获。新丝绸之路所蕴藏的和谐力将视作最关键的基本要素。同时,世界也会意识到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古老的智慧:自然的和谐法则、共同统一和共同进化的原则,必须体现在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环境中。

2019年12月4日

12月4日下午,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经贸交流巡礼暨2019世界文化创新资源合作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将加强国际文化创新资源合作,服务创新之路建设。着力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合作网络。积极推进地区间友好交流,深化与友好城市间的务实合作。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外籍文化专家大卫·巴拓识看来,文化意味着精细化,文化习俗是每个文明的核心。每个国家的文明都需要与其他文明建立文化上的联系。巴洛克时代和启蒙时代,中国文化元素融入道了欧洲文明中;希腊雕塑的元素沿着古代丝绸之路被转化和传播到中国;中医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医学相结合;罗马玻璃在中国出售。大卫·巴拓识认为,今天,人类有足够的信息技术来研究以前发生的一切,有了生产技术和基础设施,可以在古代和现代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新的方式、新的产品、新的知识和与自然相平衡的新生活。

2019年11月21日

11月21日上午,由北京市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19世界5G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当天下午,5G与数字经济新动能高峰论坛如期进行,与会嘉宾围绕5G与数字经济发展这一论题展开对话。德国科学基金会研究员、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端文教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大卫·巴拓识在演讲中表示,5G所带来的大变化,相当于蒸汽时代的开端,也相当于工业革命的开端。“今天,5G决定了我们的共同命运,所有的文明都必须参与其中。”他认为,“5G是一个新的引擎,它可以把所有的元素综合在一起。5G技术能够释放前所未有的能量和创造力,是我们走向新世界的钥匙,希望世界各国能够共同驾驭好5G这艘新的航船。”

2019年5月19日

5月19日,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理事会主办,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大学承办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是近日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之分支论坛“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亚洲多元文明与亚洲命运共同体等课题。大卫·巴拓识在“文明多样性与亚洲未来”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在今天文明对话和交流的时候也同样适用。”亚洲人民在历史上就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文明之间曾经互相学习、共同繁荣。“每一个亚洲文明也都作为一个镜像反映着其他的亚洲的文明”。

2018年11月12日

中国日报网围绕“影响世界的40年——外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对来自德国的哲学教授大卫·巴拓识进行了独家采访。大卫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对当今世界影响深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古代已经存在并流传至今,在其他古代文明中是找不到这种思想的。尤其在当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必须用中国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作为中国女婿,大卫教授见证了中国很多的变化。他回忆称,13年前首次来到贵阳,当时那里房子很老、城区也很破旧,但在很短的时间,贵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破旧的城区变成了现代化的新城区,像微缩版的曼哈顿。除了看到贵州的发展,大卫教授还结识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朋友,他非常赞赏中国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发展方式。大卫表示,改革开放是重要的世界历史事件,中国在过去40年取得的成就会作为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被历史铭记。他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开放,尤其在科技方面,中国的潜力无限,这将造福世界。

2018年3月31日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讲座上,来自德国的David Bartosch教授给师生们带来了主题为“王阳明的世界,世界的王阳明”的讲座,从跨文化视野讲解王阳明哲学对世界的共享。大卫·巴拓识教授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特聘高级外国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外聘教授。他研究了欧洲传统哲学多个分支,并于2005年展开对王阳明思想进行研究,撰写了至今为止第一部关于王阳明哲学的德语哲学著作。

2017年3月6日

“公共外交北外讲堂”第十六讲在综合楼331举行。北外国际关系学院特聘专家,来自德国的大卫·巴拓识教授进行了主题为《“一带一路”——关于人类共同命运和普世价值的思考》的发言。大卫·巴拓识教授首先梳理了一带一路的历史发展轨迹,为大家介绍了张骞、郑和等历史人物对于中国古代开拓丝绸之路的贡献,并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交往的事实先于官方政策的行动”、“贸易带来的是文化的交互”的观点。其次,大卫教授基于中国与国际交往的史实,将中国与西方的国际关系呈现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对比,得出中国几乎从不通过对外征战来获取本国经济发展的资源、而是更多地自给自足;中国较少的采用武力方式进攻、反而常被迫使用武力自保的结论,即使是在国家稳定最难以维持的清朝,中国也没有走上对外掠夺的道路。最后,大卫教授提出,中国对于世界而言不是一个威胁,而是一个礼物。中国现在被迫对于世界有所回应。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的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究竟能达到何种效果,取决于中国人本身怎么看待自己的文化。中国需要“smart”起来,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世界。